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?DualSense Edge優缺點評測

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?DualSense Edge手柄是轉為ps5開發的,這款遊戲手柄究竟如何,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

DualSense Edge優缺點評測

  如果不考慮某些特定因素,它的確是一款相當驚艷的高端手柄。對單純享受客廳娛樂的玩傢來說," 更高端的遊戲手柄 " 顯然不是個必要的東西。在大部分時候,那些構造簡單、握持輕松的原生手柄,已經足夠展現遊戲中的一切。但對那些希望在競技類遊戲中提升自己上限的核心或專業玩傢來說,更加高端的外設,又形成瞭一種新的 " 剛需 "。

  到瞭今天," 高端遊戲手柄 " 市場早就趨於飽和狀態,大量硬件生產廠商紛紛想靠在高端手柄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。其中,微軟在 2015 年推出的 " 精英手柄 " 一代,憑借著穩定的工業技術與品牌效應占有著極大的市場主導權。但有意思的是,同樣在電子遊戲市場中舉足輕重的索尼 PlayStation,卻從來不見對於 " 進階遊戲設備 " 領域的涉足——直到 DualSense Edge 手柄推出。

 

  DualSense Edge

  與市面上的大部分高端手柄一樣,DualSense Edge 同樣具有豐富的自定義功能,目的是獲得更加舒適的操作體驗——當然,其不菲的售價,依然是會導致你在下單前猶豫再三的主要原因。

  因為發售時間與剛剛過去的春節重疊,我們稍晚一些才拿到國行版本的 DualSense Edge。但即使這樣,我依然希望這篇結合簡單使用體驗的手柄評測,可以為你的手柄選購過程提供一些參考。

  DualSense Edge 手柄的收納包,背部有一個用於連接電源的魔術貼開口

  DualSense Edge 的包裝盒中,包括一個白色硬質並可以直接為手柄進行充電的收納盒。收納盒內除瞭 DualSense Edge 手柄外,還附帶一條編織材質的 USB 連接線,一個用於防止 USB 連接線脫落的接口外殼,四個可供更換的搖桿桿帽,以及兩種類型的背面按鍵。

  從外觀上來看,DualSense Edge 與原生的 DualSense 手柄並沒有太大的不同。雖然索尼對於 DualSense Edge 的內部結構進行瞭重新設計,並導致後者略微重上一些,但卻沒有改變原有的尺寸。除去按鍵配色外,兩者最大的區別,在於 DualSense Edge 背面多出瞭兩個用於調整扳機鍵程的滑桿,以及兩個安裝背鍵的磁性插口;另一方面,DualSense Edge 中間面板部分使用瞭帶有經典 PlayStation 花紋的黑色面板作為觸摸板材質,下半部分包裹手柄與麥克風的部分,也變為瞭一塊可供拆卸的黑色亮面塑料板,而在手柄面板下側多出的兩個功能鍵,則與左右搖桿模塊直接相連。

  原生 DualSense、戰神主題 DualSense 與 DualSense Edge

  DualSense Edge 內附的所有原裝配件

  實際上,DualSense Edge 的搖桿輸入本身也非常精準,在同等級的高端手柄中也屬於相當舒適的那類。但要說 DualSense Edge 最讓人感到驚艷的地方,還得是它可拆卸與替換的搖桿模塊。

  就像早期宣傳中所說的一樣,在將中間的黑色面板卸下後,玩傢可以非常輕松地卸下單獨的搖桿模塊。而滑塊加金屬鎖的連接結構,也保證瞭模塊在使用時的穩定性。

  對飽受 " 漂移 " 之苦的玩傢們來說,雖然單獨售賣的 " 搖桿模塊 " 也很難稱得上便宜,但它總比送店維修或親手拆卸要安全和方便得多。更重要的是,模塊化設計其實提供瞭一套在工業上簡單可行的 " 個性化定制 " 方案,隻要索尼或一些第三方廠商願意,完全可以在日後推出更多不同的搖桿替換模組(比如近年流行的 " 電磁搖桿 " 模組),用以幫助不同的玩傢搭配出最適合自己的手柄。

  考慮到這種形式將會大大降低手柄定制的成本,或許它會成為今後高端硬件市場的主要借鑒方向。順帶一提,在 DualSense Edge 的原裝收納包中,還特地留有一個放置搖桿模塊的位置,以便玩傢隨時進行替換,而搖桿模塊的拆卸也非常簡單,隻需要打開頂蓋和兩側的金屬卡扣模塊就會自動彈出。

  附帶兩組搖桿帽為稍顯 " 復古 " 的半球形搖桿帽設計,相對來說,這種設計能讓對內側進行的輸入更加精準

  在手柄背面,DualSense Edge 為長短兩對金屬背鍵給出瞭三種不同的安裝方案,磁吸加扣環的裝卸方式讓收納和替換都相當簡單。雖然相比微軟的精英手柄,一對背鍵的設計雖然初看上去有些 " 供不應求 ",但這點卻被 PlayStation 以軟件層面的形式解決瞭。

  在一月中旬的時候,PlayStation 5 曾經更新過一次系統版本,其中最重要的內容,就是增加瞭對於 DualSense Edge 的軟件支持。在初次連接時,PlayStation 5 會用一個簡單的導覽幫助玩傢設置自己需要的手柄使用規則,其中可設置內容除瞭高端手柄常備的 " 扳機 / 搖桿死區 "" 搖桿曲線 " 與 " 按鍵映射 " 之外,最具特點的應該就是可供隨時切換的按鍵配置瞭。

  剛剛我們提到過,在 DualSense Edge 的兩個搖桿模塊的下方,分別連接著一對 "Fn" 按鍵,而它們的最主要作用,就是幫助玩傢在遊戲中快速切換按鍵配置。

  PlayStation 5 允許玩傢為 DualSense Edge 設定多套按鍵配置,而即使你不是那種追求極致的深度玩傢,這項功能也能夠提供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比如,我不太喜歡許多動作遊戲將 " 奔跑 " 設置為 "L3" 的設計,因為過於頻繁地使用非常容易讓拇指疲勞,更會加快搖桿的損耗,但到瞭射擊遊戲中,我又更希望能夠將手柄右側的四個按鍵進行簡化,以保證右手拇指的最有效利用,這就造成瞭玩傢對於不同遊戲類型,有著不同鍵位需求的情況。

  DualSense Edge 的配置切換功能,在這時便會派上很大用場——實際上,這個過程確實非常方便,做到瞭即點即切。而如果玩傢想要創建新的配置,也可以在遊戲中隨時進入手柄設置界面,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延遲。

  就個人而言,這套按鍵配置切換的設計,倒是比增加背鍵數量要來得友好不少——畢竟在緊要關頭,按鍵越少反而越能避免誤操作的出現,兩個背鍵剛好能夠滿足要求,Fn 鍵的所在位置,更是完全沒有誤觸的可能。

  同時按下 Fn 與對應按鍵即可實現即時切換

  另外,你或許已經通過某些渠道,得知瞭 DualSense Edge 電池容量縮小的消息,考慮到原生 DualSense 的續航能力本就堪憂,導致不少玩傢對 DualSense Edge 的實際使用效果表示瞭強烈的不安。

  對此,我可以告訴你的是,DualSense Edge 的硬件設計的確顯露出瞭一些在使用環境上的傾向。比如說,DualSense Edge 所配套的 USB 連接線采用瞭更適合彎曲的編織材質,長度也達到瞭兩米以上,再加上用於防脫落的連接口外殼,這都讓它更適用於長期的連線遊玩。但就算這樣,它仍然可以持續遊玩四到五個小時——盡管我無法排除其中存在個體差異的可能。

  而和我們早期預想不同的是,索尼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將微軟的 " 精英手柄 " 作為競品看待。在 DualSense Edge 的包裝盒上,你可以清晰地看到 " 支持設備:PlayStation 5" 的標示,這其實也意味著 DualSense Edge 並沒有為 PC 平臺提供技術上的支持——至少在現在的時間點上如此。

 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 Steam 自帶的 " 控制器設置 " 功能,成功在 PC 上啟用 DualSense Edge,卻無法直接通過 PC 開啟 " 按鍵映射 " 或 " 配置切換 " 等額外功能,如果你一定要將它作為 PC 的 " 精英手柄 " 來使用,還是需要在初次使用前連接一次 PlayStation 5 以完成上述功能的設定。不過,要是你想玩的遊戲恰巧沒有登陸 Steam 平臺,那無法識別手柄的情況可能還更容易出現。

  如此看來,索尼似乎並不想用 DualSense Edge 來搶占 PC 市場,這本身倒也不難理解,可要知道的是,當曾經的平臺就獨占都紛紛被搬上 PC 平臺之後,這種基於品牌的 " 高傲 " 難免顯得有些過時。畢竟,玩傢總想要性價比最高的東西,當你的產品適用范圍如此狹小時,它的競爭力自然會打些折扣——我們自然也無法排除在未來的哪天,索尼突然為 DualSense Edge 添加 PC 設定功能的可能,不過從現在原生 DualSense 在 PC 上的使用情況來看,這件事情的發生大概還要過上一段時間。

  不過,如果撇開這一部分問題不談,DualSense Edge 算是一款相當讓人心動的外設產品。它依然展現瞭老牌硬件廠商特有的高工業水準與獨到設計,作為 PlayStation 品牌下的第一款高端手柄,幾乎能夠滿足你對 PlayStation 5 進階遊戲體驗的任何要求——當然,這些東西究竟值不值得它同樣夠 " 精英 " 的產品售價,就真的見仁見智瞭。

總結:這款手柄評分為7.9。優點:模塊化搖桿帶來的定制可能、更加舒適的抓握手感、精準的按鍵與搖桿反饋、方便的自定義與配置切換功能。缺點:在 PC 平臺缺少技術支持,產品本身略重

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傢帶來的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?DualSense Edge優缺點評測,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,小夥伴們有空可以來腳本之傢網站,我們的網站上還有許多其它的資料等著小夥伴來挖掘哦!

閱讀更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