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dd命令詳解:數據備份,並在備份過程中進行格式轉換案例

dd 命令主要用來進行數據備份,並且可以在備份的過程中進行格式轉換。其實 dd 命令可以把源數據復制成目標數據,而且不管源數據是文件、分區、磁盤還是光盤,都可以進行數據備份。

dd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: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"輸入文件" of="輸出文件" bs="數據塊" count="數量"

參數:

  1. if:定義輸入數據的文件,也可以是輸入設備;
  2. of:定義輸出數據的文件,也可以是輸出設備;
  3. bs:指定數據塊的大小,也就是定義一次性讀取或寫入多少字節。模式數據塊大小是 512 字節;
  4. count:指定 bs 的數量;
  5. conv=標志:依據標志轉換文件。標志有以下這些:
    • ascii:由 EBCDIC 碼轉換至 ASCII 碼;
    • ebcdic:由 ASCII 碼轉換至 EBCDIC 碼;
    • ibm:由 ASCII 碼轉換至替換的 EBCDIC 碼;
    • block:將結束字符塊裡的換行替換成等長的空格;
    • unblock:將 cbs 大小的塊中尾部的空格替換為一個換行符;
    • lcase:將大寫字符轉換為小寫;
    • notrunc:不截斷輸出文件;
    • ucase:將小寫字符轉換為大寫;
    • swab:交換每一對輸入數據字節;
    • noerror:讀取數據發生錯誤後仍然繼續;
    • sync:將每個輸入數據塊以 NUL 字符填滿至 ibs 的大小;當配合 block 或 unblock 時,會以空格代替 NUL 字符填充;

【例 1】備份文件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etc/httpd/conf/httpd.conf of=/tmp/httpd.bak
記錄瞭67+1 的讀入
#數據占瞭寫滿的67個數據塊,以及1個沒有寫滿的數據塊
記錄瞭67+1 的寫出
#默認數據塊大小是512字節
34439字節(34 kB)已復制,0.0524897 秒,656 kB/秒
#如果要備份文件,那麼dd命令和cp命令非常類似
[root@localhost ~]# ll -h /tmp/httpd.bak
-rw-r--r--.1 root root 34K 6月 5 18:04 /tmp/httpd.bak
#查看一下生成的備份文件的大小

【例 2】備份分區為一個備份文件

[root@localhost ~]# df -h
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% 掛載點
/dev/sda3 20G 2.0G 17G 11% /
tmpfs 306M 0 306M 0% /dev/shm
/dev/sda1 194M 27M 157M 15% /boot
/dev/sr0 3.5G 3.5G 0 100% /mnt/cdrom
#查看一下分區容量,我們備份/boot分區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sda1 of=/tmp/boot.bak
#備份完成
[root@localhost ~]# ll -h /tmp/boot.bak
-rw-r--r--.1 root root 200M 6月 5 18:14 /tmp/boot.bak
#查看生成的備份文件
#如果需要恢復,則執行以下命令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tmp/boot.bak of=/dev/sda1

如果想要把分區直接備份成另一個分區,就需要生成一個新的分區,這個分區的大小不能比源分區小,隻能和源分區大小一致或比它大。命令如下: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sda1 of=/dev/sdb1
#如果需要恢復,則隻需把輸入項和輸出項反過來即可,命令如下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sdb1 of=/dev/sda1

【例 3】整盤備份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b
#把磁盤a備份到磁盤b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sda of=/tmp/disk.bak
#把磁盤a備份成文件disk.bak
#備份恢復
#如果要備份到另一塊硬盤上,那麼,當源硬盤數據損壞時,隻需用備份硬盤替換源硬盤即可
#如果要備份成文件,那麼在恢復時需要把備份數據復制到其他Linux中,然後把新硬盤安裝到這臺Linux
#服務器上,再把磁盤備份數據復制到新硬盤中。命令如下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tmp/disk.bak of=/dev/sdb

【例 4】復制軟盤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fd0 of=/tmp/fd.bak
#在Linux中軟盤的設備文件名是/dev/fd0
#這條命令先把軟盤中的數據保存為臨時數據文件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tmp/fd.bak of=/dev/fd0
#然後更換新的軟盤,把數據備份復制到新軟盤中,就實現瞭軟盤的復制

如果需要備份的是光盤,那麼在 Linux 中就是使用 dd 命令制作光盤的 ISO 鏡像的。命令如下:

#制作光盤ISO鏡像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cdrom of-/tmp/cd.iso #把光盤中所有的數據制作成ISO鏡像
[root@localhost ~J # mkdir /mnt/cd
#建立一個新的掛載點
[root@localhost ~]# mount -o loop /tmp/cd.iso /mnt/cd #掛栽ISO文件到掛載點
[root@localhost ~]# cd /mnt/cd
#進入掛栽點
[root@localhost cd]# ls
CentOS_BuildTag images RELEASE-NOTES-en-tJS.html RPM-GPG-KEY-CentOS-Debug-6 TRANS.TBL
EULA    isolinux repodata   RPM-GPG-KEY-CentOS-Security-6
GPL Packages RPM-GPG-KEY-CentOS-6 RPM-GPG-KEY-CentOS-Testing-6
#數據是光盤當中的數據,這個ISO鏡像是可以被當作真正的光盤使用的

我們有時需要制作指定大小的文件,比如,在增加 swap 分區時,就需要建立指定大小的文件,這時也使用 dd 命令。命令如下:

[root@localhost ~]# dd if=/dev/zero of=/tmp/testfile bs=1M count=10
#數據輸入項是/dev/zero會向目標文件中不停地寫入二進制的0
#指定數據塊大小是1MB
#指定生成10個數據塊。也就是定義輸出的文件大小為10MB
記錄瞭10+0 的讀入
#顯示數據占滿瞭10個數據塊
記錄瞭10+0 的寫出
#不過這裡數據塊的大小已經是1MB瞭
10485760字節(10 MB)已復制,0.00709902 秒,1.5 GB/秒
[root@localhost ~]# ll -h /tmp/testfile
-rw-r--r--.1 root root 10M 6月 5 18:46 /tmp/testfile
#生成的testfile文件的大小剛好是10MB

dd 命令在進行整盤復制時,類似於 GHOST 工具的功能,不過通過 dd 命令復制出來的硬盤數據要比 GHOST 復制出來的硬盤數據穩定得多。雖然 dd 命令功能強大,不過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,就是復制的時間較長,復制 100GB 的數據需要 15~25 分鐘(根據服務器的性能不同而不同)。

實現數據備份還有非常多的方法和工具,比如 tar 和 cpio 命令。至於網絡復制工具,如 rsync 和 scp 等,需要較完善的網絡知識才能夠學習,這裡不再介紹。

到此這篇關於Linux dd命令詳解:數據備份,並在備份過程中進行格式轉換案例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,更多相關Linux dd命令內容請搜索GuideAH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,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GuideAH!

閱讀更多: